窗外雨声缠绵,寂寥的秋晚被雨的刻意渲染愈发冷清。此刻,宜春城绚烂的灯火像一颗颗夜明珠,散发出的迷人光茫似欲将潮湿的秋晚烘干,又好似渴望将这座城市拥入怀中,细细聆听她如秀江河水一般低沉温柔的叮咛,千呼万唤宜春月的归来。
夜色苍苍,我不知隐匿于夜幕下的宜春月是在恣意欣赏秋的美,还是躲在云层里偷偷打量秀江河每一朵奔腾的浪花,每一片飞舞的叶,每一盏幽暗的灯,然后,她澄澈如水的光茫洒落在秀江河上,引领一座温婉的城市走进厚重的冬季,在郁郁葱葱的袁山上,在历尽沧桑的袁州谯楼上,以傲雪寒梅的高雅之姿缤纷怒放,或艳如朝霞,或白似瑞雪,或绿如碧玉。这样的时候,谁敲响了化成寺的晚钟?谁在谛听禅师的开释?浑厚有力的声音穿透雨的包围,我猜,那一定是宜春月拨开了层层云雾来到人间,十丈红尘作锦绣,迎接平民皇后夏云姑回故里,才会在烟雨氤氲的秋晚看得见明月温暖恬淡的笑容。
宜春在左,我在右。我一直站在这座城市的一个角落,静静地打量温婉如水的宜春。我眼底的宜春,不是一座日渐消瘦的城市,而是一位才情兼备的女子,引得无数风流人物竞折腰。翠绿如海的袁山,一直住着东汉的“山中高士”袁京,成为永恒相守的见证。“刈茅结庐,荷锄躬耕。桑麻之余,读书求索,抚琴引鹤”谁人能懂隐士抛弃荣华富贵醉情青山绿水潜心钻研《易经》的执着?或许,正是袁高士的高风亮节,才深深地影响着宜春,并赋予她豁达开阔的胸襟、恬淡如水的性格。那时的宜春,一定美丽如诗,要不然曾任袁州刺史的韩昌黎,不会无端生出“莫以宜春远,江山多胜游”的赞叹,他向宜春倾吐苦闷、落寞与惆怅,而她,以江南女子独有的聪慧、婉约与体贴接纳诗人的一切。昌黎早已走远,却又不曾离开,你看,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里,每一道风景里,依稀看得见他的足迹。宜春,一直以她独有的方式在思念诗人。如果,你愿意且正好有时间,不妨到“昌黎阁”中诗人的画像前坐坐,在萧萧的风雨声中听一听诗人与宜春的对话,你就一定会知道,宜春是怎样的一位玲珑女子,这座城市的美究竟从何来。
雨,落进清澈的碧水里,击起层层涟漪;风,掠过马路两傍的银杏,发出沙沙声响;我,打捞秋天的繁华,在风雨中放歌。宜春在左,我在右。我不赞美人民公园里的那一湖水是多么宁静,此岸的碧草、彼岸的绿林,天上的明月、星子,水边的长廊,水上的灯光,交织着一幅美的图画,尤如一双深遂的眼睛,只要看着看着就会被吸引进去。我也不赞美宜阳大道两傍的银杏树是何等的高大,火红的幸福结彩灯、晕黄如明珠的街灯映衬着宽阔的路面,银杏树像温柔的恋人站在路边迎来送往,哪怕一片片叶子开始脱落,也丝毫挡不住深情凝望的目光,更像慈祥的母亲风雨兼程,默默付出,无怨无悔。我要用爱赞美宜春人民,正是宜春人民用辛勤的劳动和默默的奉献创造了二千多年的文明,并且让这种文明成为一种精神灯塔引领无数人前进。你看,那张着双臂欢迎你到来的热情人儿,那低着头默默地耕耘奉献的勤劳人儿,那在风雨中从从容容来来往往的人们,他们正以自己的方式展示宜春的美,并让宜春成为一道烙印烙在心深处,如花一样在四季轮回里尽情绽放。不管是湿湿答答的秋天,还是繁花似锦的春天,宜春,依旧是那座“山灵水秀,莹媚如春”的城市,依旧是站在灯火阑珊处的姑娘。
宜春在左,我在右。宜春,你懂得,这究竟是为了什么。
精选推荐: